瓷瓶的做法
制作瓷瓶的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采土与练泥
从矿区采取瓷石或瓷土,经过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反复翻扑或敲打踏练,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泥中的水分均匀、组织细密,以改善胎泥的成形性能。
拉坯
将练好的胎泥置于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修坯
对已干燥(或半干)的坯体,进行外形的修平、磨光、挖底、钻眼等精修工作。分干修和湿修两种,前者因干燥后的坯体含水分低,修坯时不易变形,但粉尘较大;后者坯体水分含量较高,修坯时粉尘较小,但掌握不好,坯体容易变形。
晒坯
将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干。
装饰
这是美化瓷器的重要工序,以增强器物的审美效果。常见的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划花、镂空、贴花、剔花、绘画等。工具多为印模(或范)、毛笔、刻刀、划针、剔刀等。除了釉上彩以外,其他装饰均在施釉前进行。而印花则是在坯体半干湿时进行。
施釉
在陶瓷坯体表面施一层瓷土(或陶土)、助溶剂加水调和成的釉浆。这层釉浆经焙烧后即成为光亮、坚硬的釉层。古代施釉的方法有多种,早期通常为刷釉,汉以后多为蘸釉、荡釉、浇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