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带做法
明代玉带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开片:
这是玉器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开片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不可轻易出错。
削:
将开片后的玉料加工成各种形状,注意保证玉器的曲线和线条的美感。
镶嵌:
将多种不同材质的宝石、珠子、金银等装饰品镶嵌到玉器上,以增强其装饰效果。
雕刻:
这是玉器制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通过刻划玉面上的各种图案、花纹,在玉器上镌刻出自己的艺术印记。明代玉器工匠们采用非常精细的雕刻工艺,包括细磨、精切雕刻、花丝雕、透雕、浮雕等技法,其中花丝雕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技法,需准确掌握工具的力度和速度,完成的玉带纹样细腻、层次分明。
镂空雕琢:
明代玉带常见工艺为镂空雕琢,并用“花上压花”技法表现层次感。玉带的带板数量不一,常见的有20块组合形式。
抛光:
玉带板正面及四边均抛光精致,即“玻璃光”,背面因系镶嵌或穿缀故不抛光。留有旧工艺的切割痕迹,即大面积的砂坑状斑痕,背面多有为减重便于佩戴进行的掏打。
减地高浮雕工艺:
在较多的单层非镂空工艺玉带板中,使用的高浮雕工艺往往将“地子”碾琢得较为平整,并精细抛光。
锼拉工艺:
明代玉带板在正面纹饰较厚处,于背面用桯钻或砣轮碾磨薄,用以减轻佩戴时的重量。应特别注意锼拉工艺的痕迹,如“有无锼拉痕迹、或痕迹刻意做作者”等。
纹饰雕刻:
玉带纹饰大多运用镂空工艺琢刻而成,图案题材丰富,有龙纹,也有松鹿纹、狮子纹等。
材料选择:
明代玉带多选用和田白玉为原料,少数为青玉、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