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平原简介

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或关中盆地,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 秦岭北麓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它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度不一,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关中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的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和秦巴山脉。平原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两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

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关中平原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等王朝都曾在这里建立都城,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面环山,具有封闭的防御结构。南部有巨大的秦岭,西部有六盘山,北部有北山山系,东部则通过函谷关与华北平原相接。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关中平原在古代成为重要的军事和农业中心。同时,关中平原也是连接西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综上所述,关中平原因其肥沃的土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陕西省乃至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历史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