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设备检定

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是确保测绘成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针对测绘仪器设备检定的详细回答:

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确保测绘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测绘工作质量,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度。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测绘仪器的检定、校准和管理。

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测绘仪器检定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建立和维护测绘仪器设备台账,记录检定、校准结果及相关信息;统筹安排测绘仪器的检定计划,并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定服务提供商联系协调检定事宜。

测绘作业部门: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测绘仪器设备,并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在仪器设备需要检定、校准时,及时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如发现仪器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质量监督部门:对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时,将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检定周期

全站仪、水准仪等高精度测绘仪器检定周期为一年。

GPS接收机、测距仪等仪器检定周期为两年。

对于新购置的测绘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首次检定。

检定流程

测绘仪器使用部门根据检定周期提前制定送检计划,并填写《测绘仪器送检申请表》,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设备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联系具有法定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送检的测绘仪器应包装完好,附带有仪器的相关资料和配件。

检定机构完成检定后,出具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后,进行登记和归档,并将结果通知使用部门。

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测绘仪器,应贴上合格标签,并注明检定日期和有效期。

检定不合格的测绘仪器,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维修后的仪器须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于暂时无法送检但仍在使用的测绘仪器,应进行标识,并缩短校准周期,加强期间核查。

相关法规和标准

检定工作应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检定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国家标准规定了测绘仪器的计量性能要求、检定方法、检定周期和检定合格标准等,是测绘仪器检定的基础和依据。

检定机构

检定工作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校准实验室进行。委托方需对被委托机构的资质、能力和信誉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其能够满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要求。

通过以上流程和措施,可以有效确保测绘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