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厨具用来干什么用的
古代厨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鼎
鼎是古代最重要的炊食器之一,主要用于煮肉或盛放食物。鼎的形状多样,有三足或四足之分,盖上常有钮或环,方便提携。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
镬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
鬲是一种三足的炊具,通常用于煮粥或炖肉,它的设计巧妙,三足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热量的均匀分布。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簋
簋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通常有盖,形状类似今天的碗或盆。簋用于盛放煮熟饭食,形状一般是圆口,两边各一个耳朵,在商朝到东周时期盛行,是标志性古代青铜器之一。
豆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
石锅、陶锅、铜锅、铁锅
这些是古代使用的不同材质的烹饪器皿,主要用于炖煮、炒菜等。石锅保温性能较好;陶锅热传导性能较好;铜锅保温性能极佳;铁锅热传导性能较好,但容易粘锅。
灶
灶是最原始的厨房系统,用于烹饪。最原始的灶就是一个土坑,直接在土坑或在上面悬挂器具进行烹饪。灶的燃料一般是柴火,做出来的食物有一股天然的味道,香气更浓郁。
这些厨具在古代厨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烹饪需求,还体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