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镇海楼简介
镇海楼,原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小蟠龙冈上,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建筑。它始建于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修筑,是广州城市标志之一,现为广州市博物馆。
镇海楼坐北朝南,楼高28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其余层为青砖墙,底层墙厚3.86米,以上逐层递减,总体呈长方体状。歇山顶,复檐五层,覆绿琉璃瓦,饰有石湾鳌鱼花脊。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镇海楼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清朝末年,镇海楼在三藩之乱中被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修。民国时期,镇海楼再次被桂系军阀所毁。1928年重修时,楼内木结构被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明代旧砖石墙壁则基本保留。1929年,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院址,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镇海楼不仅是广州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它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和“岭南第一胜览”,历来是登临览胜之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展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综上所述,镇海楼不仅是广州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