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误区
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管理混乱
景观产品与建筑相比,在安全(如消防)方面的要求较少,可改造性大,责任较小,导致各方面干预增多。
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个体施工队伍以免费设计和灵活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
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不规范,评委专业素养令人怀疑。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意味着大量财力投入。
决策者在项目开始便定下高调,而不考虑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导致与社会效益脱节。
对人的需要及人性的关注不够
设计师往往花很多精力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而忽略建成后的功能需求。
设计任务中,形式美被过度强调,甚至将功能等同于最基本的需求,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
模仿之风盛行
创新被当作异类排斥,设计师缺乏独立设计的机会,导致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
成功的创新作品一旦问世,便会被毫无节制地复制和翻版,缺乏原创性。
设计图纸缺乏统一标准
设计图纸大多是效果图、意向图、分析图等图片,缺乏设计思想和景的描述。
设计师往往自创一套图纸标准,不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统一标准规范。
忽视安全和实用性
景观设计公司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审美,忽视了安全性和实用性。
例如,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过于锐利,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光滑,步行道高低错落,水池周围没有护栏等。
风格上的迷失
设计师简单复制概念,没有在实际设计中体现出概念应表达的内涵和文化。
缺乏对当地气候、人文及实际作用的考虑,导致园林景观与自然生态理念背道而驰。
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内存在多种称呼,如“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缺乏统一和明确的标准。
名称的不统一影响了行业的专业性和社会认知。
过度色彩堆砌,忽视季相表达
设计师过度追求色彩效果,忽视自然季相变化之美,导致景观缺乏季节性和生态性。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景观设计的质量,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景观设计行业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