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古代文献综述

白芍的古代文献综述

白芍,作为中药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和应用。以下是对白芍在古代文献中的综述:

历史渊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芍药,不分赤芍、白芍。

陶弘景:首次将芍药分为赤芍和白芍,指出白芍色白而长大,赤芍较小利。

《开宝本草》:进一步区分赤芍和白芍的功效,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功效与作用

《本经》:记载白芍具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等功效。

《别录》:补充了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等作用。

《日华子本草》:描述了白芍在治疗风补痨、女人病、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等方面的应用。

《本草汇言》:总结了白芍的十大功效,包括缓中止痛、益脾、补血凉血、抑肝、泄肝、柔肝、养血和营、酸收敛汗等。

炮制历史

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中分析了白芍的炮制方法。

文化象征

“女子之圣药”:白芍因其卓越的养血调经作用,成为历代医家推崇的对象。

现代应用

现代医家:白芍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