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译压力性划痕这一医学概念?

压力性划痕,这一医学概念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它指的是皮肤在受到持续压力或摩擦作用下,出现的一种浅表性损伤。本文将从压力性划痕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

压力性划痕,又称压力性水疱、摩擦水疱,是指皮肤在受到持续性压力或摩擦作用下,出现的一种浅表性损伤。其特点是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条纹,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二、病因

  1. 持续性压力:如长期坐姿不当、长时间站立、搬运重物等。

  2. 摩擦:如衣物、床垫、座椅等与皮肤摩擦。

  3. 湿度:潮湿环境下,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压力性划痕。

  4.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压力性划痕。

三、临床表现

  1. 红色或紫红色条纹: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条纹,呈线状或片状分布。

  2. 瘙痒、疼痛:患者常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3. 水疱:部分患者可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面。

  4. 愈合:一般2-3周可自行愈合,不留疤痕。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压力性划痕。

  2. 鉴别诊断:

(1)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等,可伴有脓液、红肿、疼痛等症状。

(2)皮肤肿瘤:如皮肤癌、黑色素瘤等,可伴有皮肤硬结、溃疡等症状。

(3)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等,可伴有瘙痒、皮疹等症状。

五、治疗

  1.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压力。

  2.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如氧化锌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减轻瘙痒、疼痛等症状。

(2)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缓解症状。


  1. 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皮肤愈合。

六、预防

  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

  2. 选择合适的衣物、床垫、座椅等:避免衣物、床垫、座椅等与皮肤摩擦。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4. 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总之,压力性划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轻患者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压力性划痕的发生。

猜你喜欢:电子专利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