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与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胜任力模型与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一、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组织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组织风险,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风险管理模式。其中,胜任力模型和冰山模型是两种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应用领域、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组织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胜任力模型与冰山模型概述
-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对某一职业或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等方面的系统描述。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组织整体绩效。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指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等。
(2)技能:指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态度:指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
(4)行为:指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行为表现,如创新能力、执行力等。
-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是一种描述个体能力结构的模型,将个体能力分为“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两部分。水面之上的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水面之下的能力包括动机、特质和价值观等。冰山模型认为,水面之下的能力对个体能力的影响更为深远。
三、胜任力模型与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 应用领域
(1)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识别风险:通过对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识别出岗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② 评估风险:根据岗位胜任力要求,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③ 风险应对: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识别风险:通过分析个体能力结构,识别出个体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② 评估风险:根据个体能力结构,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③ 风险应对: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体应对风险的能力。
- 优缺点对比
(1)胜任力模型
优点:
① 系统性:胜任力模型对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全面、系统描述,有助于组织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
② 可操作性:胜任力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组织制定针对性风险应对策略。
缺点:
① 难以量化:胜任力模型中的一些能力要素难以量化,给风险评估带来一定难度。
② 难以评估:胜任力模型对个体能力的评估需要一定时间,不利于实时风险监控。
(2)冰山模型
优点:
① 深入性:冰山模型关注个体能力结构,有助于揭示风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② 可塑性:冰山模型认为水面之下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个体应对风险的能力。
缺点:
① 缺乏系统性:冰山模型只关注个体能力结构,难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组织风险。
② 操作性不强: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结合其他工具和方法,提高操作难度。
四、结论
胜任力模型和冰山模型在组织风险管理中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结合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提高组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应关注模型的应用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策略。
猜你喜欢:中国CHO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