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概念首次提出时的标准化进程如何?
数字孪生概念首次提出时的标准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孪生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和技术,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数字孪生,即通过数字模型模拟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2002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教授在其论文《数字孪生:从虚拟到现实的桥梁》中正式提出。自那时起,数字孪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将探讨数字孪生概念首次提出时的标准化进程。
一、数字孪生概念提出背景
在21世纪初期,全球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此背景下,数字孪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应运而生。
二、数字孪生概念首次提出时的标准化进程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介入
数字孪生概念提出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迅速介入,将其纳入标准化进程。2008年,ISO成立了数字孪生技术工作组(ISO/TC 292/WG 2),旨在制定数字孪生技术的国际标准。
- 制定数字孪生技术框架
为了推动数字孪生技术的标准化进程,ISO/TC 292/WG 2制定了数字孪生技术框架。该框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了阐述:
(1)定义:数字孪生是指通过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映射关系,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
(2)组成:数字孪生由物理实体、虚拟模型、数据接口、交互界面等组成。
(3)应用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可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4)关键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涉及数据采集、模型构建、数据处理、交互界面等技术。
- 制定数字孪生技术标准
在数字孪生技术框架的基础上,ISO/TC 292/WG 2开始制定一系列数字孪生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标准:
(1)ISO/IEC 23144:数字孪生技术通用术语和定义
(2)ISO/IEC 23145:数字孪生技术数据采集和传输规范
(3)ISO/IEC 23146:数字孪生技术虚拟模型构建规范
(4)ISO/IEC 23147: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规范
- 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
在我国,数字孪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孪生技术。随后,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数字孪生技术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GB/T 36346-2018:数字孪生技术通用术语和定义
(2)GB/T 36347-2018:数字孪生技术数据采集和传输规范
(3)GB/T 36348-2018:数字孪生技术虚拟模型构建规范
(4)GB/T 36349-2018: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规范
三、总结
数字孪生概念首次提出时的标准化进程表明,国际和我国对数字孪生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标准化进程中,数字孪生技术框架、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应用领域标准等方面的制定,为数字孪生技术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