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事业单位公职的程序中员工申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事业单位中,员工一旦被开除公职,往往会对自身权益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在开除事业单位公职的程序中,员工申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开除事业单位公职的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一)背叛祖国,参加反革命活动的;(二)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三)严重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公务员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四)其他违反国家规定,应当予以开除的。”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的;(二)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三)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四)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五)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员工申诉的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同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三、案例分析
- 案例一
甲为某事业单位员工,因涉嫌贪污罪被开除公职。甲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维持开除决定。甲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贪污罪,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 案例二
乙为某事业单位员工,因年度考核不合格被辞退。乙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认为乙的行为符合辞退条件,维持辞退决定。乙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乙的行为符合辞退条件,驳回乙的诉讼请求。
四、总结
在开除事业单位公职的程序中,员工申诉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员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猎头如何快速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