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要求
一、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而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对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二、机制砂的定义及分类
机制砂是指通过人工破碎、筛选等工艺制成的砂,主要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本文主要针对人工砂的粒度分布要求进行讨论。
三、机制砂粒度分布的要求
- 粒度范围
根据《混凝土用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粒度范围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f)应在2.3~3.7之间;
(2)0.1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5%;
(3)0.63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小于15%;
(4)2.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50%;
(5)4.7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85%。
- 粒度级配
(1)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反映机制砂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细度模数越低,砂越细;细度模数越高,砂越粗。根据混凝土的要求,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3.7之间。
(2)级配曲线:级配曲线是反映机制砂粒度分布情况的重要图形。理想的级配曲线应呈现以下特点:
1)曲线平滑,无明显波动;
2)曲线在0.15mm和4.75mm筛孔处通过率应满足要求;
3)曲线在0.63mm和2.5mm筛孔处通过率应接近要求。
- 粒度均匀度
粒度均匀度是指机制砂中各粒度级别的相对含量。粒度均匀度越好,混凝土的性能越稳定。根据《混凝土用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粒度均匀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0.63mm筛孔的通过率与2.5mm筛孔的通过率之比应不大于1.5;
(2)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与4.75mm筛孔的通过率之比应不大于1.5。
四、机制砂粒度分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混凝土强度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强度有显著影响。细度模数较低的机制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这是因为细砂可以填充粗砂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 混凝土耐久性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响。细度模数较低的机制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
- 混凝土工作性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也有一定影响。细度模数较低的机制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五、结论
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合理选择机制砂的粒度分布,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同时,相关企业应加强生产管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