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稳定性和抗裂性标准有哪些?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采用天然岩石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砂料。由于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然而,机制砂的稳定性和抗裂性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的稳定性和抗裂性标准。
一、机制砂的稳定性标准
-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是衡量机制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以下要求:
(1)0.16mm筛孔的累计筛余率应不大于5%;
(2)0.63mm筛孔的累计筛余率应不大于15%;
(3)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率应不大于50%;
(4)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率应不大于85%。
- 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I类砂:含泥量不大于3%;
(2)II类砂:含泥量不大于5%;
(3)III类砂:含泥量不大于10%。
- 石粉含量
石粉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8mm且大于0.02mm的颗粒含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I类砂:石粉含量不大于10%;
(2)II类砂:石粉含量不大于15%;
(3)III类砂:石粉含量不大于20%。
- 磨损性
磨损性是指机制砂颗粒在磨擦过程中磨损的程度。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磨损性试验方法》的规定,机制砂的磨损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I类砂:磨损率不大于10%;
(2)II类砂:磨损率不大于15%;
(3)III类砂:磨损率不大于20%。
二、机制砂的抗裂性标准
- 砂浆强度
砂浆强度是衡量机制砂抗裂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GB/T 50107-201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机制砂配制的砂浆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
(2)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0.0MPa。
- 砂浆抗裂性
砂浆抗裂性是指砂浆在受拉状态下的抗裂性能。根据国家标准GB/T 50107-2010的规定,机制砂配制的砂浆抗裂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抗拉强度不小于1.0MPa;
(2)抗折强度不小于2.0MPa。
- 砂浆收缩
砂浆收缩是指砂浆在硬化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根据国家标准GB/T 50107-2010的规定,机制砂配制的砂浆收缩应符合以下要求:
(1)收缩率不大于0.5%;
(2)干缩率不大于0.15%。
三、总结
机制砂的稳定性和抗裂性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机制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机制砂等级,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