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城墙简介
广州古城墙位于 广州市越秀山上,是明朝初年所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段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将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记载,当时广州城的周长为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建筑。
越秀山上的古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段外,只剩下10米高以下,高低不一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共长180米,已修缮复原,1989年又接修其东的20米,共200米已雉堞严整,恢复旧观。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这段城墙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古城墙是用特别厚大的青灰色城墙砖与灰沙砌筑而成,红砂岩石的城基上砌筑,坚实牢固,高大雄伟。城墙顶部还保存着一个个凹字形的城垛。这段城墙不仅是广州城垣的历史遗产,也是广州仅存的一段明代城墙,与镇海楼、五仙观后面的钟楼一起,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
如今,广州古城墙已成为广州市的重要历史文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越秀公园内的古城墙遗址是游客常去的景点,附近还有镇海楼等历史建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