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准备英译时如何表达被动语态?

在翻译过程中,被动语态的表达是一个常见的挑战,特别是在英译中时。被动语态在英语中非常普遍,它强调了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在翻译材料时,正确地表达被动语态不仅能够保持原文的语气和意义,还能够使译文更加地道和自然。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英译中表达被动语态的建议。

一、了解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是“be + 过去分词”。例如,主动语态的句子“John writes the letter”可以转换为被动语态的句子“The letter is written by John”。在翻译时,首先要识别出原文中的被动语态,然后按照被动语态的结构进行翻译。

二、选择合适的被动语态结构

在翻译材料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被动语态结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被动语态结构:

  1. “be + 过去分词”:这是最基本的被动语态结构,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book was read by the students”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这本书被学生们阅读了”。

  2. “be + 现在分词”:这种结构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持续性。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door is being painted”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门正在被粉刷”。

  3. “be + 过去分词 + by + 施事者”:这种结构可以明确指出动作的执行者。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the student”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这封信是由那位学生写的”。

  4. “be + 过去分词 + 状语”:这种结构可以添加更多的信息,使句子更加完整。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in 2019”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该项目于2019年完成”。

三、注意语态的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以使译文更加流畅和自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转换方法:

  1. 将“be + 过去分词”结构转换为主动语态。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the student”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那位学生写了这封信”。

  2. 将“be + 现在分词”结构转换为主动语态。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door is being painted”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有人在粉刷门”。

  3. 将“be + 过去分词 + by + 施事者”结构转换为主动语态。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the student”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那位学生写了这封信”。

四、注意时态和语气的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态的转换,还要注意时态和语气的转换。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保持时态一致:在翻译时,要确保被动语态的时态与原文中的时态一致。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the student”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使用“这本书被学生们阅读了”。

  2. 语气转换:在翻译时,要根据语境和目的适当调整语气。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the student”翻译为中文时,可以采用肯定语气:“这本书被学生们阅读了”,也可以采用否定语气:“这本书没有被其他学生阅读”。

五、总结

在英译中时,正确地表达被动语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了解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被动语态结构、注意语态的转换以及时态和语气的转换,都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和自然。

猜你喜欢:北京医疗器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