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未遂的文献综述

关于犯罪未遂的文献综述

犯罪未遂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犯罪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完成其犯罪目的。关于犯罪未遂的研究,在法学领域是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司法实务中一个难以认定的问题。以下是对犯罪未遂相关文献的综述:

理论研究 :

构成要件(齐备)说:

认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构成的行为,由于非出于犯罪分子意志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

犯罪目的(实现)说: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作为判断犯罪得逞与否的标准。

犯罪结果(发生)说:以犯罪行为是否产生了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作为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志。

历史背景:

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成就之一,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犯罪未遂作为现代刑法学中的概念,在唐律中并未出现。

法律实践: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未遂的行为应当受到惩处,但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侵犯著作权罪中的犯罪未遂形态研究指出,必须在“情节严重”的前提下进行认定,并依据著作权法理解来认定犯罪的“着手”与“未得逞”。

学术争议:

学者们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范围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未遂犯罪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而有的则认为应当与犯罪完成后的刑罚有所区别。

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