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绘公式

地形图测绘涉及多个公式和步骤,以下是一些关键公式和概念:

视线倾斜时距离与高差的计算公式

初算高差(h')可以通过公式 \( h' = D \cdot \tan(\alpha) \) 计算,其中 \( D \) 是斜距,\( \alpha \) 是视线倾斜角。

视距测量方法

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竖盘读数(L)。

量仪高(i)。

上、中、下三丝读数(l、v)。

计算角度(α)、斜距(D)和高差(h)。

图根控制测量

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点,并精确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测地形图的依据。

控制点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千米150个。

坐标计算

对于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欲求图上任意一点A的坐标YA,首先根据图上的坐标网注记和轴的两条直线fA1000,量出aeaf的长度,为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

长度比和长度变形

长度比(µ)是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和椭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之比,公式为 \( \mu = \frac{ds'}{ds} \)。

该公式用于表示投影过程中某一方向上的长度变化情况。若µ>1,说明投影后长度拉长;若µ<1>

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一般认为是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0.1mm,因此通常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

公式为 \( \delta = 0.1mm \times M \),其中M为比例尺分母。

这些公式和步骤是地形图测绘中的基础,应用这些方法可以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在实际测绘过程中仔细遵循这些步骤和公式,并进行必要的误差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