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景观设计特点
厦门的景观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是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城市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城市与海洋的紧密结合。厦门岛呈椭圆形,东北平坦,两南山地,由高崎海堤、厦门大桥及海沧大桥与人陆连接成为半岛。岛内丘陵多,四周有大小岛屿30多个,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地形地貌和火成岩地质构造。岛内的主要山体是仙岳山、万石山呈南北走向;岛外山脉呈南北走向延伸,山形秀丽,山体高度较低,坡度平缓,山势以丘陵、台地、阶地、海滨平原层层递降;中部是同安区与集美区的界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地势较低。四周的水体有一部分渗透入岛屿的中部,在筑堤拦海后形成内湖;海湾内的河流众多但短促,径流多发源于市域范围内,流域面积不大。其余城市组团则分布在山与海之间,由于自然山水的分隔,组团之间相对独立,各组团沿海湾发展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形成了形态万千的山海景观。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厦门的自然景观包括地形地貌、山水轴线、植被状况等。厦门岛呈椭圆形,东北平坦,两南山地,由高崎海堤、厦门大桥及海沧大桥与人陆连接成为半岛。岛内丘陵多,四周有大小岛屿30多个,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地形地貌和火成岩地质构造。岛内的主要山体是仙岳山、万石山呈南北走向;岛外山脉呈南北走向延伸,山形秀丽,山体高度较低,坡度平缓,山势以丘陵、台地、阶地、海滨平原层层递降;中部是同安区与集美区的界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地势较低。四周的水体有一部分渗透入岛屿的中部,在筑堤拦海后形成内湖;海湾内的河流众多但短促,径流多发源于市域范围内,流域面积不大。其余城市组团则分布在山与海之间,由于自然山水的分隔,组团之间相对独立,各组团沿海湾发展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形成了形态万千的山海景观。
人文景观独特:
厦门的人文景观包括异国风情的建筑、海洋文化和现代建筑等。鼓浪屿最早由英国人于1847年修建了厦门领事馆,此后又有13个西方国家陆续在此设立了领事馆,故其建筑形态汇集了闽南风格、西洋或仿西洋风格、东南亚风格等多种风格。这些领事馆的办公建筑和教堂,其风格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从东南亚地区移植而来的西式建筑,这些形态丰富的异国特色的建筑,加上该地区原有的、丰富的自然景观,令人耳目一新。厦门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成为厦门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基因。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能动适应海洋生态环境,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海洋文化。一方面,频繁的海上活动使厦门的民间信仰、婚姻、语言、习俗等带有独特的海洋特色,如妈祖、保生大帝、临水娘娘等都与人的海洋生计密切相关,而厦门当地也吸纳了海外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另一方面,厦门市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目前已形成滨海型城市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设立了从事海洋教育的院校,海洋教育专业门类齐全,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植被状况良好:
厦门一年四季长绿,花木茂盛。市树为凤凰木,市花为三角梅。目前植被的覆盖状况较好,植被主要以小型低矮的乔木为主,缺乏大面积的森林。厦门南部风景区、环岛路及环岛滨海绿带、南北走向的机场路、福厦路与东西重点绿地片块已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本岛绿地系统。
综上所述,厦门的景观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植被状况。这些特点使得厦门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